标题:
对于攀岩难度应有的认知-ZT
[打印本页]
作者:
steven
时间:
2010-8-15 22:41
标题:
对于攀岩难度应有的认知-ZT
本帖最后由 steven 于 2010-8-15 22:49 编辑
什么是难度?
攀岩有很多种不同的形态,有短的运动攀登路线、长距离且危险性高的阿尔卑斯攀岩、只有几步的的抱石。有自行放置固定支点的路线,也有Bolts已经打好的路线。不同地区的岩壁有不同的岩质、不同的历史背景,很难用同一种标准
来衡量,因此就发展出几种不同的难度系统,而且;有些国家也自己发展出他们的难度系统,所以;难度是一个很大的议题。
简单地讲;难度就是个人对于攀登路线难易程度的一种感(知)觉。但它真的只是一种感觉吗?
根据科学家研究人体的感觉神经,例如皮肤的压力神经,或疼痛神经等....每个人的神经细胞数目本来就有先天上的差异,所以有些人特别不怕痛,对压力的感受也不相同。所以难度并不是单靠人体的感觉神经的作用,而是一种过去
经验的综合比较。不过;科学家也证实人类对于压力、疼痛的忍受能力可能每天都不太一样,身体状况或心理状况不好时都可能会降低这些感官上的忍受能力。所以当攀岩者用生理的感觉来做为衡量难度的参考时,往往会失真!相信许多
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某一天身心状况特别好时,爬起路线来十分轻松;另外一天再爬同样的路线可能感觉就变得很吃力了。
难度的历史发展
传统上;许多难度系统(像是UIAA、法国系统、YDS)主要是考虑该路线最难的动作来作为整条路线的难度,多绳距路线(multipitch route)有时候每段绳距(pitchj)的难度是分开计算的。但其它的因素例如:恐惧感、架设支点的难度、
路线长度、撤退的困难度…等等,都不考虑在难度之内。只有传统英国难度系统才将其它的因素考虑进去。
攀登的方式也是另一个影响路线难度的重要因素,大部份的难度系统都是以Redpoint难度为主,也就是说路线的难度是假设攀登者已经很熟悉这条路线的动作来制定的,换句话说;是套招过后的难度。在此;传统英国难度系统又是唯一的例外,只有英国系统有评比一条路线On-Sight的难度(即假设攀登者从来没爬过这条路线)。即使是使用相同的难度系统,还是会产生有些路线爬起来感觉比较难,而有些路线感觉比较简单的差异,这些主客观的因素我们留在稍
后再来讨论。
现代运动攀登的难度是以整条路线的平均难度而定,因为在人工岩场当中,路线的难度是可以被设计与控制的,不像是天然岩场可能只有一小段最难。所以比赛的路线每一步的动作都不会太极端、难度也不会太高,但将整条路线的动作连贯起来难度则很高。也就是说:现代运动攀登是以完成路线动作的成功率来决定整条路线的平均难度。成功率愈低则代表难度愈高。实际上运动攀登的难度也已经包含了其它生理与心理的因素,包括恐惧感、或快扣好不好挂…等。虽
然习惯上我们仍以过去的难度系统来做称呼,但其本质精神上已经完全不同了!(注:法国的难度系统较接近现代竞赛运动攀登的形态)
所以一条早期在天然岩场所开出的5.13a的传统路线,绝不等于比赛路线的5.13a。
难度的制定
一条路线的难度通常是由首攀者来决定的,首攀者常会参考下列因素来制定难度:一、以他/她当时爬的感觉来做为判断依据。二、比较过去的攀登经验。叁、参考该地区其它的路线来做为比较。四、参考群众的意见。不过实际上;
一些高难度的路线难度常常被低估(因为群众的压力) 。
当路线被爬上后,难度有可能会再做修正,如果该路线的难度被高估,则有可能降级,反之;若该路线的难度被低估则可能会被升级。另外;路线上的点变大(腐蚀)或变小(断裂)也有可能造成级数的修正。
对难度你应该有的认识…
主观的难度The subjectivity of rating
我们必须对难度有一个基本的认知,那就是:对攀岩者个人而言;难度是非常主观的。如果一条路线正确的难度是5.13a的话,这意味着一定有其它攀岩者认为这条路线只有5.12d或5.13b/c,因为每一个人的条件都是不同的。难度也是一种综合过去经验的感(知)觉,感觉是很主观的,没有理由你的感觉一定会等于别人的感觉。所以你所吃的那碗所谓的特辣牛肉面,也许在别人看来真的只是小辣牛肉面,这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这种情形在抱石或短路线时
尤其明显,所以大可不必为路线难度而坚持己见,因为每个人的感觉真的都是不
同的。
你也不可能每次攀爬同样的路线却都有相同的感觉,别人当然更不可能跟你
有完全相同的感觉,所以;难度是不准的(精确的),仅供参考!
造成难度失真(订不准)的一些原因:
一、受限于攀登者过去的经验
如果一个攀岩者过去没有爬过5.12个路线,即使他爬得再好,他也决对不会制定出超出5.12以上的难度,所以他们所订的难度常常是被低估的(保守的)。这种情况常发生在一些较有历史的岩场,国内一些早期开发的岩场如大炮岩、
丽阳、寿山…等,路线的难度都有订的偏低的现象。(注:丽阳、寿山的路线难度后来都经过修正过。)
例如:寿山岩场有一条路线叫作蛹梦十多年前梁明辉教练首攀订难度为5.9,由于当时寿山岩场最难的路线是越岭猎狐[5.10c](有其它更难的但只算是抱石问题),而当时国内最难的路线也只有5.12(其实上是TopRope)。最近(2003/5/25)阿勇来高雄爬过蛹梦后,认为它蛹梦是一条5.11的路线,或许阿勇是正确的,因为蛹梦的起攀是一个抱石问题,也有些身高上的限制,对于个子不高的人(尤其是女孩子)。
所以一些新与的岩场往往难度订得比较高(或者说比较接近于运动攀登的形态),例如泰国喀比。
二,受限于过去的攀登技巧
若一个攀登者缺乏某些特定的攀爬技巧的话(例如裂隙),那么他在爬这种地形时会觉得比较难。所以通常到漠生岩场攀爬时很有可能觉得别人的岩场比较难,这也是攀岩者最好能够到各地攀登旅行的原因。
因为岩壁的各种条件不尽相同,所以每个地区的难度可能都不太一样,例如:同样是难度5.10的路线在约瑟米提(Yosemite)爬的感觉可能就和在台湾爬的感觉完全不同。
如果某个地区的攀岩者没有机会到世界各地去攀岩旅行,也没有外地的攀岩者前来交流。那么该地区的路线难度就很容易有失真的问题。另外,每个地区的岩壁形态、岩质、路线的长度都可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同样是5.10的路
线可能每一个地方都有所不同。
叁 、难度的错觉
例子一
如果你在一条路线或是抱石问题上奋战很久,不久之后你就会失去对难度的感觉了。
因为你已经尝试很多次了,你对于每一个点、每一个动作都了若指掌、你已经知道该用什么心情与体力来面对这条路线。你的身体也已经完全的配合这条路线的风格,即使是细腻的膝盖、脚踝的扭转都能控制的很完美。随着你愈爬愈
多次,你会觉得这条路线愈来愈简单,而忘记你第一次RedPoint上这条路线时那种感觉了!
例子二
如果有一个人爬上5条8c+的路线,平均只花上5~10次的尝试,之后他尝试另一条project却花了叁个礼拜但后来终于完攀了,虽然完攀后并不觉得比以前的8c+难多少,但他想以前爬8c+只用了5~10次,爬这条却花了叁周...所以这条路线可能有8c+/9a吧....但是若是这个人以前爬8c+时也花上叁周的时间的话那他该如何去比较?你不能以你所花的时间或尝试的次数来判定路线的难度,你说是吗?
例子叁
另外,当你攀爬一条路线并非在你的极限时,即使你犯了一些小错误虽仍能完攀,但这些小错误无疑地将使你感觉这条路线感觉更难。
例子四
另一个例子是,油鸡黑拉雅马(Yuji Hirayamas ) on sight 一条 Mortal Combat路线,这是一条典型的耐力路线,在法国的Jurassic国家公园。 这条路线是由Axel Franco所开出的,由于Axel Franco并非是那种很强壮的攀的攀岩者,原本的难度是订为8c/c+.,经过了大家几次重爬(repeats)后,难度公订为8c。
油鸡(Yuji)觉得这条路线比他以前所爬过的8c都还要简单,感觉比较像是8b+。油鸡当然会觉得这条比8c简单,若非如此他也就不会成功地On-Sight完攀了,最有可能使油鸡可以成功On-Sight的原因是Mortal combat这条路线简直就是像为
油鸡量身订作的一般。但这并不表示油鸡觉得8b+是Mortal combat这条路线正确的难度,因为若正确的难度是8b+的话则表示一定会有其它人认为只有8b。但由Franco原本订为8c/c+来看,Mortal combat应不止只有8b+。
四、首攀者的心理因素(避免争议)
人们似乎害怕订出高难度的路线,因为群众的压力…,这无疑是攀岩者无形的包袱。如果你认为有条路线应该有5.14a的难度,但是你可能会说:这条路线可能比5.13cd还难,因为这样比样不会引发争议。记得Fred Rouhling在1995年
宣称Akira是一条9b的路线时,当时几乎没有人认为那是真的,也没人认真的看待Akira这条路线,它甚至没有出现在当时「全世界最难路线的名单中」,尽管;Fred Rouhling的另外两条9a路线也没人再爬上去过。直到现在Akira这条路线都
没人能重爬过,人们才开始相信这个难度的真实性。但是若当时Fred Rouhling是这样来描述Akira这条路线的话,应该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第一段是8b+(5.14a)有个休息点,接下来两个V12/V13左右的抱石问题没有休息点
,最后一段是8a(13b)的难度。
当一条路线的难度制定超过了当地的攀登水准以上时,往往会引起争议。因此;有些攀岩者就会倾向将路线的难度订的比较保守;以免引起争议,这也是难度失真的另一个原因。
举例而言:Dave Graham并没有为他所开出的Livin’ Astro与The fly,这两条路线订上难度。因为他担心或许别人可能不认为有那么难,为了避免争议;所以干脆不订难度了。
如果大家能真正了解上面所提到「难度是主观的」的涵意的话就应该能理解:别人绝对不可能和你有相同的感觉,所以当别人觉得这条路线比你的感觉更难或更简单时,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不必去争论这条路线难度的正确性,攀岩者应勇于表答并忠于自己的感觉。
另外;当你还没有爬上某条路线前,似乎也没有必要去质疑路线的难度。
五、测不准原理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果你去问一些高手关于简单路线的难度为何?,会发现他们对于什么是5.5或5.8的看法有比较大的出入,但却对于5.12,5.13这些难度有着比较接近的看法。这或许是人们对于自己极限边缘的感官能力会比较敏感一些,而对于较弱的感觉刺激会比较迟钝。所以;初学者可能比高手更加清楚5.5与5.7的差别在哪里。
难度对于攀岩者的实际义意
避免危险
对于传统攀登而言,路线难度愈高;其危险相对的增加,所以攀登者应选择适当的难度来爬,以免有生命危险。运动攀登虽然危险性较低,但是攀岩者越级挑战高难度的路线,比较容易造成运动伤害。
帮助进步
许多攀岩教材都告诉我们,只有选择适当难度的路线来爬,才能帮助我们进步,难度太高或 太低都不好。许多初学者常常越级挑战一些难度太高的路线,他们往往太在意数字的问题、对于进步操之过急,或太在意别人对于自己的评价而忽略了攀岩真正的乐趣为何?你大可不必去在意你能爬上多难的路线,你该在意的是这条路线让你学到了些什么?
Ratings are a tool to help you climb, but they are not what climbing is about.
下表提供初学者作为选择路线的参考:
难度(YDS) 适合什么人来爬
5.0~5.5 大部份的成人,在第一次攀岩时都有可能爬上这种难度。 5.6~5.9 如果一周最多只爬一天,又没有其它的训练的话,那很可能只在这个 围内游走。很多人在这个 围就半途而废了!如果没有岩鞋的话是很难爬上5.10以上
的路线的。
5.10~5.11 除了每周末、周日必须爬之外,平时还要加强体能的训练。若每周只爬一天,可能要花上一两年以上才能爬上5.11的路线。
5.11~5.12 每周必须爬好几天,而且必须辛苦训练。爬到这种程度,你已经算是真正的攀岩者了!
5.12~5.13 近于职业级的训练,及非常严格的训练计划。一般人只要努力不懈,总有一天会达到这个境界。
5.14以上 近于职业级的训练,甚至疯狂的训练,但并非人人都能练到这个境界,你的资质必须要有过人之处才有可能。
结论
难度≠攀登者的能力
很可惜的!大部份的人都会将路线的难度与攀岩者的攀登能力划上等号,彷佛将攀岩者也分了等级,有些人干脆直接将攀岩者分成等级「这些是5.14的高手、那些是5.13的高手……」。
攀登的能力包含许多不同的层面:体能状况、心理状况、攀爬的技巧、战术运用与临战表现。成功爬上(RedPoint)一条高难度的路线可能只是某些局部攀登能力的表现,再加上在这条路线上尝试的次数够多,自然你就比较高成功机会。
但是比赛时则选手需要较全面的攀登能力,由俊明上次在国际比赛中击败许多5.14的日韩高手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知道,难度绝不代表攀登者的能力。难度是不准的(精确的),仅供参考!特别是跨地区的难度往往是难以比较的。难度是非常主观的。如果大家知道这点的话,相信可以避免许多难度上的争议。
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攀岩者事先知道一条路线的难度的话,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正面的or负面的,还是因人而异? --------------------------------------------------------------------------------
附录一
世界高手对难度的态度
Chris Sharma
克里斯瞎马从不为他最难的抱石路线订难度,因为他并不认为你可以将一个数字附于一条抱石路线之上。hello!克里斯。醒醒吧!如果没有数字的话你就不可能过着像现在这样的日子了!想象一下climbing杂志要是没有数字的话会是什么样子。
没数字-就没群众-就没赞助商-就没钱!
Klem Loskot
在未来,Klem Loskot将只用B-级数来(B-grading)来订定他的路线或抱石problem,另一方面,Klem Loskot只对那些难度在他极限边缘的路线或抱石problem有兴趣,所以他的路线大多是由8b+/V14算起。
Fred Nicole
Fred Nicole也开始避谈难度,虽然他仍想继续用正常的方式来为他的路线或抱石problem制定难度,但他还是不想让别人降低,所以索性就不说难度了。
欢迎光临 厦门岩友会 (http://xmclimber.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