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岩友会's Archiver

steven 发表于 2014-2-11 11:37

转帖--土著野攀心得

[i=s] 本帖最后由 steven 于 2014-2-11 21:36 编辑 [/i]

福州攀岩前辈磨溪土著很经典的一篇文章,偶然在曹东的QQ空间看到的,转过来与大家分享。原文如下:


Chris Sharma Adam Ondra Alex Chabot Lynn Hill Dave Qraham Valeri Babanov Emily Harrington Lisa Rands Tonio Lamiche Josune Bereziartu 以上攀岩高手全部都没有参与资料整理工作,本文仅供娱乐。

野攀线路这玩意是有灵性的,就像上天赋予的艺术品,不是你想挑战它让自己爬到一种极限,而是线路本身有一种极限,正因为如此所以更需要不同级别的攀岩者来体验,当你具备了某种技术水平或者是某种难度级别的水平,那同样难度的线路自然而然的会来挑选你,反之,就是在浪费攀岩资源,糟蹋艺术品。

就像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所解释的,水应该是最高级的一种状态,它从不与万物争宠,身处洼处,就是为把自己的位置降到很低,只有这样才能把所有的一切都吸纳进来,反过来滋养万物;同时水的适应能力也是很强的,如果你是圆桶,它就会变成圆形,如果你是一个方块,它会变成方形,你把手伸进水里,它会自如地接纳你,它会与手配合的天衣无缝。所以你只有和各种类型的线路紧密相连-----平面线路、仰角线路、大屋檐线、石灰岩线路、花岗岩线路、砂砾岩线路等等,都是一个个具备个体类型特点的集体,当你很好的适应了这些个体的组成,他们就会把你所有的聪明才智还有价值完美的体现出来。

一堆身强力壮的好战分子,无数次在线路上死磕、无数次无助的坠落,把美好的青春都抛洒在一条条狂野的线路上了,每每在面对极限线路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的时候,一定要明白我们不是角力手,争数字不是唯一的目地。攀岩的最高境界是用最小的力、最完美的技巧,去获得最大的成功。就像淹死一只蚂蚁,用不着大海,一滴水,足矣;想抓一只老鼠,也用不着狮子,一只猫就OK了。
在我看来攀岩绝对不仅仅是艺术表演,他是一座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磕线是用来安慰自己的、On Sight是可以证明实力的、脚法是用来忽悠新人的、动作要靠自己领悟出来的。没有够不着的手点,只有踩不对的脚点,没有绝对的动作,力量才是王道,以意导气、以气导有形、以有形导无形。动作要随心所欲,力量要绵绵不断。

虽然有时候也需要一些线路去证明自身的能力,因为红点线路需要很强的爬线能力,不过我知道那不是我想要的,我更注重On Sight线路能力,On Sight线路才是你能力的真实体现,当然包括读线、心态、经验、细节、技巧的表现以及攀爬瞬间的反应。

当然,每个人对攀岩的见解和感受都会有所不同,但我认为只要可以享受攀岩带来的一切就是幸福,更关键的还是你用什么方式来理解攀岩,就像有人喜欢On Sight线路,有人喜欢红点线路。有人喜欢运动攀登,有人喜欢传统攀登。。。。。
你对攀岩有更新的理解么?


庚寅年炎夏  磨溪土著
磨溪书院攀岩系出版社出版
这是我受伤后写的对攀岩的心得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